时间: 2025-04-13 06:16:56 | 作者: Z系列
2025年4月11日,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议案》,旨在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经营模式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保护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公司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将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及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主要举措报告如下:
2024年度,公司持续提质增效、突破创新。技术方面,持续投入研究私有化大模型在公司业务场景中的落地方案,结合Agent技术,在各应用场景中深度应用。产品方面,持续迭代各业务领域的基本的产品版本,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化产品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布了一系列场景化应用,完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了多个标杆影响力案例。市场方面,借助数字化营销和交付工具,贯穿从获客到交付全业务流程,降低营销交付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商品中台门户,深挖产品用户价值,快速匹配客户痛点。
公司按照年度经营计划,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各项工作,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实现营业收入214,628.80万元,同比下降12.08%;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20,426.94万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353.08万元,同比增长44.04%。
2024年度,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研发费用达45,544.30万元,占收入的比重为21.22%;重点聚焦于大模型技术、低代码开发、智能交互平台、国产化技术适配、BIM技术创新以及系统优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开发,申请发明专利21件;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9件,软件著作权997件。
2024年度,公司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在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切实保证募投项目按规划顺利推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于AI、大数据的新点应用开发底座”和“‘聚通用’智慧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及“基于新技术的智能化设备及应用平台升级项目”已顺利结项;“新点软件中央研究院项目一期”及“新点软件区域运营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后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提升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目前,新项目“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技术与应用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加固公司核心技术护城河,为公司快速高效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公司继续巩固原有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与以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管理、工程审计等为主要优势学科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合作。2024年度,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等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优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拓宽人才教育培训渠道,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此外,公司还持续强化行业生态合作,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仪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在智慧城市、数据要素、国企招采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助力技术融合创新与场景化应用落地,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数字化服务能力。
公司一直在优化财务管理,持续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坚持内部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深化各经营主体独立核算的预算成本管控体系、绩效评估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经营分析系统建设、大数据工具应用,持续赋能内部经营改革;一直在优化组织及个人绩效评价及激励模型,以市场化牵引现有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引进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扩大绩效激励幅度;同时建立内部战略投入制度,通过内部战略投资,加强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能力,保障土地肥力,培植新技术和新业务,驱动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公司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回款催办催收力度和事前部署,于营收规模。
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对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控风险,适时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在自有资金管理方面,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严格把控风险,适时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投资回报率。
公司积极做出响应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有关要求,为确保独立董事的履职效能,公司在《独立董事工作制度》中增加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公司严格遵守有关部门对独立董事履职的规范及要求,指定证券部、董事会秘书等协助独立董事履行职责,为独立董事的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2024年度,独立董事热情参加公司治理,现场上班时间累计均达15个工作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独立判断能力,为公司战略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供相关建议,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度,公司借助证监会、上交所浦江大讲堂、中上协等监管平台资源,积极组织“关键少数”及董监高参加培训,累计学习9次,并且定期向“关键少数”人员传递法规速递和监管动态等讯息,促进“关键少数”人员了解信息公开披露、重大事项报告、内幕信息管理中的职责,提升合规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公司规范运作。同时,公司持续加强与“关键少数”的沟通交流,跟踪上述相关方的承诺履行情况,不断强化相关方的责任意识和履约意识。
公司积极做出响应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及相关监督管理要求,根据《上市企业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和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16项制度进行了修订,以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加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披露内容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公司在发布年度报告后,采取图文简报等可视化形式进行解读,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司以高质量信息公开披露为抓手,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邮箱、投资者热线、接受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和投入资金的人的有效沟通,同时也将市场关注的话题和投资者的建议呈报给管理层,形成公司与市场的双向沟通机制,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年度,公司成功召开业绩说明会3次、回复中小投资者提问132条,问题回复率达100%。公司通过上述举措积极做出响应股东合理诉求,充分回应市场关切,积极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
公司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合理投资回报。2024年度,公司完成2023年度权益分派的实施工作,以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3,217,63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6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117,641,649.96元(含税),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60.40%。同时,公司在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的一个月,迅速完成了现金红利的派发工作,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切实执行2024年2月发布的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截至2025年2月19日,公司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8,018,02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43%,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76,510,575.74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2024年度,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并执行管理层薪酬制度,结合实际经营情况评估绩效指标的合理性,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并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个人PBC目标与公司业绩完成情况深度绑定,进一步强化管理层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等,发挥经营指标高目标的牵引作用,充分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同时,公司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和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严格规范董监高对公司股票的交易行为,杜绝短线交易、内幕交易、窗口期交易公司股票等违规行为。
此外,公司在审议2023年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时,关联人员制度》考核后领取。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推动公司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和积极回报投资者,提升公司经营质量、投资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树立良好的长期资金市场形象,公司特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如下:
公司聚焦政务、招采、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AI+数据驱动,以可落地场景为抓手,持续创新用户价值;从软件产品向全链条服务延伸,从项目交付向云化服务、持续运营转变;同时发挥公司三大核心业务的关联优势,为业务交叉客户打造领先的融合解决方案,提升公司总体优势,成为行业数字化领航者。
1、智慧招采业务:以“五维”战略引领,拓展企业采购向供应链延伸,大模型赋能交易全场景
在“三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成“五维”新战略,持续深入研发公共资源交易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以AI大模型技术的创新研发为核心抓手,充分的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高价值行业数据和业务经验,研发交易行业大模型和各类应用场景,推动智慧招采行业向着透明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拓展企业招采业务从采购向供应链延伸,打造企业数字化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打开企业业务的发展空间,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加快推广新点e交易——数字采购SaaS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采购管理服务,提高SaaS化交易买卖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以标桥、标证通为核心,面向招标人、投标人等主体,提供更高效率、更好体验、更有价值的工具和服务,实现更高的用户粘性和订阅转换率;在易采虹基础上,持续扩大行业联盟,强化PaaS能力平台建设,将AI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与产品深层次地融合,为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积极拥抱DeepSeek、千问、豆包等基础大模型,持续研发交易行业大模型,赋能招标采购全过程价值场景。推出AI大模型产品“交易大脑”在政府侧落地,包括AI智能辅助评审、交易代理智能体、智能问答机器人、智能审查机器人和招标采购文件智能编制助手等;创新推出AI物料治理、AI辅助评标、AI供应商管理等多项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加速推动央企及大型国企的招标采购数字化转型;升级AI智能客服,提高服务精准度,为交易主体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逐步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服务成本;加大“AI+投标人服务”产品研制,提升标讯、招标文件解析、投标文件编制、快速组价、智能排版、智能签章等产品的用户价值和市场份额。
2、智慧政务业务:紧扣数字政府发展趋势,重点围绕AI大模型和数据要素创新研发,探索运营新模式
以“业务运行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服务成效可量化”为战略基调,深层次地融合AI技术,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数据要素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云服务化研发。
AI大模型方面,充分的利用政务事项库、政务知识图谱等基础能力,研究开发政务行业大模型和创新应用场景,全面重塑智慧政务产品;加快AI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如一网通办领域的政务服务数字人、云端导办、虚拟窗口等,一网统管领域的智能客服、坐席助手、智能质检、智能问数等,一网协同领域的智能公文、智能办公助手等;通过能力服务+按需订阅,推进按年收费的运营模式。
数据要素方面,聚焦于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热情参加大规模的公司集团数据治理项目;深度参与上海等地区的政务数据目录运营工作,持续助力提升政务数据质量;加快推广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等数据要素场景化创新服务,夯实运营化业务新模式。
抢抓AI发展机遇,研发建筑行业大模型和场景化应用,全方面提升产品解决方案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侧,积极做出响应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推广一体化数字住建平台、房屋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研发和推广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转型产品,助力行业管理和服务效能的提升;企业侧,重点推广项目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平台,持续迭代发展算量、造价工具软件和新点造价云平台,提升市场占有率。
加快“新点造价大模型”的迭代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在线订阅服务新产品,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长期的行业聚焦和研发技术,公司积累了不见面交易支撑、大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国产化BIM、智能设备开发与运维、应用快速开发支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在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实现行业用户的价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提升整体研发效率、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性及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对公司的核心技术进行持续研发、迭代升级。全面深化交易大模型、政务大模型、造价大模型,加速推进行业大模型在智能导办、智能客服、智能评审、全自动组价等应用场景的产品化研发,升级智能Agent平台,集成更多更强的工具能力,深化优化并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对接适配;发布基于鸿蒙NEXT系统的移动开发框架,增强对华为等第三方组件的适配能力,实现党政通、标证通等核心应用的生态落地;依托城市CIM数字底座,实现城市级到单体建筑级别的统一管理与数据共享,提升住建领域的数字化治理水平;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工地应用平台,实现工地现场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升级造价软件架构完成全面国产化适配;持续优化DevOps体系,提升工程效能,并结合行业业务场景,深化AIOT、边缘计算、认知图谱、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落地,为公司整体技术体系的创新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要素运营平台技术与应用研发项目”的规划建设目标进行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确保各项研发任务能够按期完成。自主研发行业大模型,对主营业务产品做全面优化和重构,如通过交易大模型技术,提升智能招投标解决方案的效率;通过政务大模型技术,重构政务大脑全面升级智能化能力;通过造价大模型技术,提升成本管控、辅助设计、安全施工和智能监管等能力。
同时构建强大的数据运营平台,开发多样化的数据应用场景,通过管理和利用高价值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增强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增长。
3、加大与优秀科研机构、高校和生态企业的合作力度,拓展研发资源,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公司将继续巩固原有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与以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管理、工程审计等为主要优势学科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并通过订单班或冠名班培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实习基地、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加深合作、拓宽更深层次的合作领域。此外,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和国内一流高校研发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行业大模型,用技术创新赋能行业发展。通过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充分应用AI大模型技术和工具带来的创新机会,全方位变革公司研发模式和岗位工作规范,全方面提升整体研发效率。逐步优化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的软件研发模式,持续升级研发管理数字化系统,规范研发流程、提升协同效率、科学采集数据,完善研发绩效评价办法,激发组织人员活力。充分的发挥中央研究院在前沿技术探索、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团队赋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构建融合AI大模型技术的知识管理和分享体系,带动全公司研发人员的持续能力提升,强化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在科学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潜能,保持核心团队稳定,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公司通过推行以基层经营单元为主体的独立核算,持续优化预算成本管控体系、绩效评估管理体系,逐渐完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AI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持续赋能内部经营市场化改革;同时,根据财务数据及指标定期分析财务风险,强化财务管理。
以“大数据测量,纯指数比拼”战略牵引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工作,通过内部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提升内部经营管理的质量;持续完善企业内部财经体系和战略投资体系建设,通过深化改革理念、强化AI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优化测量评估及激励模型、细化产品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现“组织经营自主,人员提拔公正”;持续深化现有IPD、LTC、DSTE、PMO、IRT、AT/ST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制度、流程的规范化体系,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客户及企业和事业单位,合同履约及收款受客户预决算管理、内部付款审批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应收账款回款催办催收力度,通过事前部署,跟进式的循环催收加大催收力度;定期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对于账龄较高、金额大的客户,加强催款,复盘评估并添加信用标签,降低后续翻单产生坏账的风险。
加强资金管理,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时,围绕主营业务补强、国家政策指引、技术前沿发展等方向,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审慎选择具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实现资产的增值。
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和法规和监督管理要求,结合新《公司法》和监管新规,持续优化完善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体系和重大事项决策清单,促进规范运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按期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保证公司治理机构持续有效运转。
进一步保障独立董事履职条件,充分的发挥独立董事在参与决策、专业咨询、制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公司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持续强化“关键少数”的履职责任,积极组织“关键少数”持续参加长期资金市场各类专题培训,确保“关键少数”了解最新法律和法规、监管导向、业务规则等。
同时,公司将加强与“关键少数”的沟通交流,及时向董监高反馈最新监管精神、处罚案例等信息,引导其强化合规意识、法治观念,严防触碰监管底线,逐步提升合规意识和履职能力,推动公司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推行管理公开,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连接、彼此约束的内控制度。逐步加强培训宣传,持续信息化投入,强化监督队伍建设及整改跟踪。逐渐完备内控体系,优化流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格外的重视信息公开披露工作,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和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持续健全公司《信息公开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舆情管理制度》《媒体采访和投资者调研接待办法》《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备案制度》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内部审批流程,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并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
在信息公开披露方面,公司将继续以高质量信息披露为抓手,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在合规的前提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公司经营等方面的进展,让投入资产的人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的发展的策略、商业模式、经营状况,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
加强披露内容的内部审核与外部监督。建立严格的内部信息审核机制,通过多轮复核确保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持续学习,强化信披团队的专业性水平;充分的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等重要信息进行审核,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为了实现公司和投入资金的人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解、信任与合作,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公司持续丰富投资者沟通方式、完善沟通渠道,确保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信息,切实保障公司和投入资金的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双向互动。
公司持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上交所e互动平台、投资者邮箱/专线咨询、业绩说明会等多种渠道积极和投入资金的人开展沟通交流,多层次听取投资者建议,及时有效回答投资者问题;通过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采取多种方式针对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及另外的事项进行解读,充分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司可安排投资者、分析师等到公司现场参观、座谈沟通,加强与机构投资的人沟通的频次和质量,更好地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另外,公司将通过图文简报形式,提高定期报告的可读性与实用性,并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向广大投资者及时传递公司动态。
公司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合理投资回报,每三年制定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建立了科学、持续、稳定的分红决策和监督机制,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能力,积极回报投资者。
上市以来,公司每年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回馈股东,累计已分配4.81亿元,每年分红情况如下表:
2025年4月11日,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15,913,511.00元(含税);2024年度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156,672,343.55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272,585,854.55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133.44%。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将持续评估本次“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及时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同时继续专注主业和降本增效,努力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回馈投资者的信任,维护公司市场形象,共同促进科创板市场平稳运行。
此次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是基于目前公司的真实的情况而做出的判断,未来可能受到国内外市场外因、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上一篇:四川:逐步加强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关于我们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
Z系列 M系列 W系列成功案例
五金配件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图片新闻中心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最新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