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专栏①:项目管理的误解,你中了几个?,本期我们梳理项目管理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以便大家对项目管理有更全面的认识 。
人类历史上许多突破性的技术都起源于战争的需要,比如现在像空气、水电一样存在的互联网就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对通信网络的需求,飞行器的发展也是人类战争史的发展。战争让人恐惧但因为战争的需要带来人类许多新技术和新管理手段的出现却是不争的事实。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现代管理技术其起源与发展也很不幸的与战争同行。
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器时代(中国正处在满清慈禧太后时期)。全球范围的工业革命发展使得技术先进和管理方式落后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迫使管理科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井喷式发展,特别是当时生产技术最先进的钢铁和工业制造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泰勒和甘特。
相比泰勒的标准化管理,甘特并不像他发明的甘特图那样为人熟知,特别是他的人际关系理论先驱者身份。甘特图的发明最早是为帮助工人掌握任务完成情况从而方便获得更好的奖金。随着一战的发展,美国从中立国变成参战国,战争的发展使得美国军火库获得大量武器、弹药的生产订单,传统的表格已经没办法满足掌握订单完成情况的需要,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协调承包商的工作计划。
1917年,时任军械司令的威廉·克罗齐尔将军,在考察了甘特应用其科学管理方法的一些工厂后,聘请其担任生产顾问。针对问题,甘特提出:工作控制中的重要的条件是时间,时间应当是制定任何计划的基础。解决时间安排问题的办法,是绘出一张标明计划和控制工作的线条图。这张图表后被逐步推广到美国武器、飞机制造及各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中。
这种图表,就是在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甘特图表。甘特图的出现是管理技术上关于计划与控制的一次重大革命,我们至今仍在享受它带来的管理便利。
相比甘特图,我个人更崇尚甘特先生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成就。他说:“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符合人性。咱们不可以强迫人们干活;我们一定要指导他们的发展。”“过去的总政策是强迫,但是压力的时代必须让位于知识的时代,今后的政策将是教育和引导,将有利于一切有关的人。”这是题外线.曼哈顿计划对项目管理的启示
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避免纳粹政权抢先制造出毁灭人类,两位犹太裔科学家西拉德和爱因斯坦提笔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阐明了制造的可行性和它那毁天灭地的威力,建议美政府抓紧的研制,并提醒到纳粹德国在这方面可能已走在了前面。正是这封信拉开了空前规模的曼哈顿工程的序幕。
曼哈顿工程一直被作为项目管理的典范,因为该工程符合现代项目的变革性、不确定性、跨领域协同等典型特征
该计划启动于1942年6月,至1945年7月第一颗爆炸成功,历时近3年,耗资20亿美金,集合当时西方多国顶尖的核科学家,动员近10万人,高峰期甚至达到50多万人参与。而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现代工程领导者之一就是被誉为项目管理始祖的奥本海默。大家想像下给你管理一个为期一年,投资1亿人民币,涉及公司所有部门的项目,即便有最先进的管理平台、最充足的预算支撑,你是否能高枕无忧?而曼哈顿工程分布十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二十万人的投入,各类顶级科学家分布各国,即便有军方的各种保障,但管理难度依然非常大。所以过往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奥本海默运用了运筹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基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经验,以寻找最优解为目标出发,对组织、技术、行为和办法来进行了科学的综合应用。这也在后来催生了“系统工程”学科的诞生。
甘特图虽然在时间的计划上展现了简单实用的优势,但面对复杂工程时却难以展示各模块间的工作逻辑关系,面这方面曼哈顿工程采用更全面、科学的工程系统,在目标分解、组织和资源匹配、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都给现代项目管理开启了新的篇章,尤其是时间、范围和成本的三角平衡原理一直沿用至今。
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估与审查技术(PERT)出现,前者因工厂的生产线优化需要,而后者因美国海军研制“北极星”导弹所需,统称网络计划技术。这些管理技术的出现,逐步推动了项目管理学科的成熟。
各个组织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同时增加组织的影响力,分别都推行各自特色的认
证体系,比如IPMA的IPMP,PMI的PMP、英国项目管理协会的APM、英国政府商务部的Prince2、中国项目管理标准委员会的CSPM等。其中在我国最被广泛认可的是PMP和Prince2,而中国自己的项目管理认证标准CSPM于2023年推出,目前也是发展迅猛,希望我们有一天能与PMP平分秋色。2011年ISO标准组织下,也成立了项目、项目群及投资组合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58,该委员会成员包括美国、韩国、德国、法国、中国等36个P成员和匈牙利、伊朗、波兰等20个观察员。TC258的成立意味着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逐步走向标准化,对项目管理的推广与影响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标准协会下成立了全国项目管理标准委员会,并逐步以成员身份参与国际项目管理标准的制定,构建中国的项目管理影响力,也陆续发布中国环境下的项目管理标准及认证体系。终会有一天中国项目管理的标准也能像美英标准一样获得全世界的采纳和推广。
一身份却是让人陌生的。教授在60岁高龄引入西方的网络计划技术(以上所述CPM和PERT技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改进,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取名“统筹法”和“优选法”,从而开创了中国自己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1965年2月,华罗庚教授带领两名助手陈德泉和吉雷到北京电子管理厂,虽然试点没有成功,但使华罗庚教授更清楚项目管理方法更适合一次性项目,为后来在三线建设中的成功试点奠定了基础。1965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华罗庚教授的《统筹方法平话》,这是中国最早的项目管理科普文献。
项目经理的最大价值在于统筹的能力。统筹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既要讲方法又要讲人性,既要看全局又要看局部,既要看长远又要看短期....,统筹能力是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因此华为认为项目管理能力是公司的根能力,好的项目经理就是“军长”。
目。该项目因为使用世行贷款,成为建国来第一个按国际程序实行公开对外招标的项目,更因为国外公司能够带来的管理模式冲击,至今仍被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研讨深化学习,这就是推动我们国家项目管理改革的重大事件“鲁布革冲击”。
中标后的日本大成公司并没有派出浩大的施工队伍,派驻鲁布革工地的只有30人的管理团队,并从竞标“失利”的水电十四局按合同制聘用了400多名劳务工人组建施工队伍。这批工人,在大成公司管理下创造了惊人的效率,开挖两个月,单月平均进尺222.5米,超过整个鲁布革电站隧洞月进尺顶配水平,为我国当时隧洞开挖中等水准的2至2.5倍;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的国际先进纪录,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线贯通,比合同设定日期提前5个月。
正当大成公司捷报频传时,首部枢纽工程截流工期告急,厂房工程工期拖后过百天。为确保工程进度,水电十四局在鲁布革首部枢纽工程发动千人会战。与此同时,在电站施工中,挪威、澳大利亚咨询专家提出了10多项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案,这些新技术、新方案,冲击了传统的技术规范、施工手段和管理方法,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省了投资。
鲁布革水电站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开始建设,在两种管理方式的竞赛中向前发展,从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日本大成公司采取了与当时我国项目建设完全不同的项目组织建设模式,实际上就是今天被人们熟知的“项目管理”。
1987年5月30日,国务院全国施工工作会议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 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参阅文件,全国掀起学习鲁布革经验热潮,10月全国基建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创造了席卷全国建筑行业的“鲁布革冲击波”,拉开了全国水电建设新管理体制和利用外资建设水电的序幕,催生了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制度。2009年,鲁布革电厂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与北京广场建筑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工程一同载入了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史册。
随着近三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大腾飞,中国基建狂魔突飞猛进,我们如今的管理能力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PMP认证自2000年引入我国以来,至今持证人数已达50万+,极大普及了国人对项目管理的认知。但相比西方企业,我们项目的建设速度多少是靠低成本的密集人力投入,多少是靠管理效率提升?
正如华罗庚教授在引用网络计划技术后结合中国实践演变出“统筹法”,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也需要在引入西方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的中国实践形成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华为海外代表处PMO部长、系统部FR国标中级项目经理授权讲师 金牌推荐好课: 《以经营结果为导向的交付项目管理》
12年华为公司工作经验,其中8年海外工作经验,在海外多个代表处通过山头项目从0到1组建本地交付团队、培养生态伙伴。
曾任海外代表处PMO部长、系统部FR,通过经营分析会、绩效管理等落实经营结果,提升交付服务规范,作为前端支撑公司集成财经IFS、集成交付服务ISD、数字化交付ISDP等变革落地。
曾任全球技术服务中心PMO专家,参与华为人才供应链建设、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转型、PMP流程的优化、ISDP数字化变革等公司级变革项目,有着非常丰富的变革项目推广落地经验。
曾任广东省政府信息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数字广东深圳子公司交付总监,负责从0搭建公司整体交付体系及交付梯队建设。并作为内部顾问参与总公司项目体系规范建设。 客户经验: 洲明集团、海柔创新、科高电子、上海致宇、明通装备、数字广东、思特顺科技
关于我们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
Z系列 M系列 W系列成功案例
五金配件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图片新闻中心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最新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