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介绍了俄国防部装备维修保障改革历程,重点分析了俄空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三级管理架构, 即从国防部到空军部再到基层部队,总结分析了俄空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体制的特点。
俄罗斯经过新一轮的军事改革, 从俄国防部到空军部再到基层部队都相 应的对装备维修保障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了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后技 合一”、上下一致的装备保障体制,基本实现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的集约化、联合化和社会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对于优化国内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体制 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改革前,俄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一直沿袭苏联时期的保障模式,即后勤保 障和装备技术保障相互独立。在俄国防部层面分别设有主管后勤保障的武装力 量后勤主任局和主管装备技术保障的武装力量装备主任局,其主任分别由一名 国防部副部长兼任。两大系统并行分立带来了诸多弊端,如机动性差、效率低下等。为了消除体制性弊病,适应新时期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俄军在2008年启动了旨在建立新型武装力量的“新面貌” 改革,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打破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分立局面,合并重组两大系统,构建“后技合一”的装备保障系统。在中央后勤指挥机关精简整编措施完成之后,2010 年 7 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后勤技术保 障系统”的总统令。自此,俄军装备维 修保障体制做出了重大调整。
在国防部层面,撤销了武装力量后勤主任和装备主任职务,设立一名分管 后勤技术保障的副部长,统一领导武装力量后勤和装备保障工作。同时,原装 备主任主管的装备采购和技术保障两项职能分离,将装备采购职能移交给俄联 邦武器装备、特种装备和物资器材供应署。原武装力量后勤主任主管的国防部后勤保障协调与规划司改编为后勤技术保障计划协调司,该司与物资保障司、 运输保障司一同划归后勤技术保障副部长管辖。此外,俄军还撤销了铁道兵司 令部,成立了铁道兵主任总局,并将该局也并入统一的后勤技术保障系统。截 至目前,俄军国防部层面负责后勤技术 保障系统由下述8 个部门组成,见表1。
除了国防部层面维修保障管理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外,在军兵种层面、战区 层面和部队层面也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重组,使其与国防部保持一致。
在军兵种层面,各军兵种总司令的后勤与装备部门经过优化重组后,成立 了本军种统一的后勤和技术保障机关, 负责计划和协调事宜以及本军种的专业勤务保障。
在战区层面,组建了西部、南部、 中部、东部战区,并设立后勤和技术保障部,主要负责计划和协调战区的后勤和技术保障、筹划和使用战区后勤和技术保障并对其实施指挥等。战区后勤和技术保障建制力量主要负责战时区域内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分为机动保障力量和固定保障力量。其中,机动保障力量主要是常备的物资和技术保障旅,每个战区至少编有2个汽车营、2个道路警 备营、1个修理修复营和1个管线营等单位;固定保障力量主要是后勤和技术 保障基地,军械厂(库)及其分部、储 备基地等。除了建制力量外,在战区成 了若干非建制划区保障中心,负责平时区域内各军兵种的装备维修保障工作。
在部队层面,合成旅新编设后勤和技术保障营,旅级部队保障营的编成结 构基本相同,其下辖的保障分队随任务特点不同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旅的 基本单位——营也编设后勤和技术保障系统,增配后勤和保障人员。
俄空军将航空维修称之为“航空工程勤务”,在长期实践中俄空军严格按 照作战指挥体系,设置航空工程勤务部门和机构,各级均配有主管航空工程勤 务保障副职,构建了从空军部到兵种、 军团和航空兵师级再到部队的三级组织管理体制。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部设有主管装 备的副总司令兼总工程师,下设空军总 工程师办公室,是航空工程勤务最高领 导机关,主要负责制定和批准各项有关 航空工程勤务和空军工程技术工作的规 章,如《航空工程勤务》、《航空工程 保障教令》等。主管装备的副总司令还主管装备部,装备部又下设订货局、军械局、汽车勤务局、电气勤务局等部门,负责已列入国防部名录中的部分武器装备及空军专用装备的请领、供应和维修。如图1所示。自2004年以来,空军已经陆续接管了陆军和海军航空装备的订货与管理权,未来还可能接管防空武器装备、雷达和电子战装备的订货权。
俄空军直接领导两个兵种(远程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若干区域性 战役军团(相当于军区空军)和兵团(相当于军或师)。其中在两个直属兵种和区域性战役军团都设有航空工程勤务副司令,同时也兼任总工程师;兵团级设有航空工程勤务副指挥员,各级指挥员都有各自办事机构。
部队级装备维修保障机构自上而下包括飞行团、飞行大队和飞行中队。飞行团,为航空兵战役战术活动的基本单位,设有航空工程勤务副团长, 并设有办事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航空工程保障。团一级的维修机构主要是指副团长直接领导下的“团技术使用队”,也称之为“团修理厂”,其按照部队装备类别不同可以细分为十几个小组,这些小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完成定期检修工作;另一类则是直接支援外场开展重要设备的故障诊断、监控和检测以及部分临时修理任务。如图2所示。除了团一级的维修机构——团技术使用队外,还在某些部队设有特种工程勤务队,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特种航空杀伤兵器(如空地导弹等)的维修和使用。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对于新服役飞机, 通常由飞机制造厂或设计局的代表常驻部队,在航空工程勤务副团长领导下工 作,主要负责监督飞机在部队的试验和领先试验情况,并及时向制造厂或设计 局反馈有关信息。
飞行大队设有航空工程勤务副大队长,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飞行中队 的维修和使用准备工作,以及飞行大队航空工程勤务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航 空工程勤务副大队长领导一至两个勤务组,负责各中队共用的地面保障设备的 维护、保管、分配及回收,支援各种对 一般保障勤务。
飞行中队设有负责航空工程勤务保障的副中队长,直接领导一个中队技术 使用队,主要完成飞行准备,保障飞行以及日常维护保养和停放工作。中队技 术使用队下设若干勤务组或准备组,按照专业分工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每架飞 机配备一个地勤机组,由飞机主管机械师负责,机长领导地勤机组,空勤和地 勤工作按照各自专业方面技术活动分别组织实施。
根据维修保障任务不同,俄空军航空工程勤务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 个维修级别,并有各级航空工程勤务部门组织实施。其中,大修由航空大修厂 和生产制造厂进行。
当前,俄罗斯国防部共有131家航空大修厂,承担了俄军武器装备基地级 大修,人员超过3万人,现由俄罗斯“警备部”有限公司统一管理。该公司2014年之前名为“俄罗斯国防服务公司”, 是根据2008年12月“新面貌”军改时发布的“分离军队中非核心业务士兵” 俄罗斯总统令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令成立的商业公司,受俄国防部直接管理。成立的最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允许俄罗斯国防部外包其非关键功能;二是为俄罗斯国防部提供一个进口现代西方武器的渠道(该功能变得更突出)。
该公司于2014年12月批准成立,国防部控股,国防部资产关系司代表国 防部长和主管副部长行使权力。其内部领导机构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 层。此外还包括内部监督管理的机构,负责对 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股东大会——国防部,是该公司唯一股东、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选举公司的董事会和总经理,根据俄罗斯有关规定法律和公司章程,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运行;
董事会——公司的管理机构,对公司的活动实施进行总体领导和统一管 理,董事会成员的构成由股东大会的决议确定,但不应该少于5人,成员由股东大会根据章程采取“累积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目前成员共5人,其中1位独 立董事、1名总经理、1名法律部副主任,其他2名为高层管理人员。
执行委员会——经理层,是公司的唯一执行机构,负责完成公司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决议,对公司当前所有活动实施领导,任期5年。
内部监督管理的机构——是提升公司运行和任务执行效率的有效工具,确保决策者在制定计划和分配任务时能够真实、 准确。具体的任务分为4个方面:确保任务执行效率,确保公司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确保遵守现行法规,资产保值。
该公司总部在莫斯科,在克里米亚联邦区、中部军区、南部军区、西部 军区和东部军区设有5个代表处,下辖9个分公司,各分公司又下设各类子公 司330多个。内部实行“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三级一体化垂直管理 结构。国防部长和主管副部长根据作战需要,向总公司提出任务需求;由国防 部资产关系司根据国防部领导的命令、 指示,向集团公司的领导机构下达“强制执行的任务”指令,集团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根据国防部指令,通过书面形式向相关分公司下达指令;相关分公司再向所属子公司下达指令,由总公司和分公司监督相关子公司完成国防部的任务指令。各代表处、分公司和子公司领导均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命,并根据总经理的委托书开展工作,其权限范围由代表处、分公司条例或总经理的委托书确定。
9个分公司包括航空维修(Aviaremont)特种维修(Spetsremont)、军贸(Remvooruzhenie)、 国防建筑 (Oboronstroy)、农业工业(Agroprom)、 国防能源(Oboronenergo)、武器维修(Voentorg)、斯拉特维扬卡(Slavyanka) 和红星(Red Star),涉及飞机和武器维护,建筑,贸易,酒店服务,农业和出版等领域。新公司创建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国防部组织和企业的结构,并提高其运营和管理的效率。其中,参与武器装备维修的分公司有3 家,分别是航空维修公司、装备维修公司、特种维修公司, 主要负责为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政府和别的客户提供保修和维护服务、装备现代化、翻新和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等。
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称,军队实施大修和现代化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属于国 防部的非核心能力,维修工厂的技术和人员状态均不能够确保完成大量密集的维 护任务,且该业务不在国防部的预算范围内,因此俄国防部决定改革维护系统,将其中的105家移交给工业界,其中50家移交给俄罗斯技术集团(Rostec),大部分为车辆、装甲和炮兵工厂,飞机工厂和造船厂将由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和联合造船厂接管,俄国防部仅保留26家工厂,包括军械厂。部队维修队负责例行保养,工业部门负责进行中级维修、 大修和现代化升级。国防部决定由俄罗斯武器生产商对装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维护,直至其报废,并与国防部签订全寿命周期的维护合同,即保修期内的武器和其他系统的维修必须由工业部门的专家负责,保修期外的武器和其他系统的维修保障由工业部门和军队修理厂共同实施。
一是形成了“后技合一”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体制。从俄空军装备维修保 障管理体制设置看,已形成了从国防部到空军部再到部队的“后技合一”的 维修保障体制,各级之间层次清晰、力量建设各有侧重。
二是保障机构设置和力量编配机动化,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在“新面貌” 改革后,俄国防部组建新的战区,并采用了机动保障力量和固定保障力量相结 合的方式重组优化建制力量,使机构设置灵活性更好,力量运用更为机动,更好 满足作战需要。
三是维修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接轨。以“新面貌”改革为契机,将原军 队大修厂由建制力量转型为国防部控股的公司,靠市场机制盘活资产,解决了 军队统包统揽、经济效益差、技术水平低等沉疴顽疾。
四是实行集中化管理。俄空军严格按照作战指挥体系,设置航空工程勤务 部门和机构,实行一长制,各级军设有主管航空工程勤务的副职,航空工程勤 务管理畅通,效率高。
五是更加依靠工业部门力量,向工业部门全寿命周期保障转变。俄国防部 将80% 的航空大修厂由俄国防部控股公司逐步移交给地方工厂负责,由生产商对装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维护,更加依靠工业部门维修保障力量开展装备维修保障工作。
随着俄罗斯“新面貌”改革深入推 进,从俄国防部到空军部再到基层部队都相应的对装备维修保障体制进行重大调整,调整后的组织机构设置上下对应、全军一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对快速响应部 队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更有助于后勤保障与技术保障的统筹管理。俄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的调整变化对优化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体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于我们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
Z系列 M系列 W系列成功案例
五金配件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图片新闻中心
2024斯诺克全部赛程表最新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